立即下载
天心区要建成长株潭中央商务休闲区
2012-12-29 14:10:59 字号:

  “未来天心区的发展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昨日,面对记者的采访,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天心区委书记陈献春开门见山,“今后五年,天心区要加快推进长株潭中央商务休闲区建设,率先建成‘两型产业’核心区和全面小康先行区。”

  “长沙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开启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按照市委确定的时间表,目前长沙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到最后冲刺阶段,提升难度大的弱项指标,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发展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和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长沙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难点和‘短板’,恰恰是作为商贸文化大区的天心区,可以主动作为、重点突破的潜力和机遇。”陈献春充满信心地表示,“天心区有信心、有条件,同时也有能力担当‘领跑者’的重任,抢抓机遇谋发展,将发展成果普惠于民,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先行区。”

  关键词:深度融合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融城核心区

  “区域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而天心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处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对于天心区的自身优势,陈献春底气十足,“天心区这块以省政府为圆心,承载着长株潭融城梦想的长沙南城板块,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和大长沙都市圈未来的‘新中心’,核心地位和战略优势非常突出。”

  天心区的面积只有72平方公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求发展?陈献春认为:“要跳出天心区,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陈献春表示,天心区应积极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强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加快沿江建设、向南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充分吸纳人才、物资、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抢占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的高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天心区最大的资源是文化资源。”陈献春还表示,要突出抓好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三个融合”,引导产业要素向产业园区和城市综合体集聚,加快现代金融中心、长沙设计之都和信息服务基地建设,使之与休闲宜居城区建设深度融合,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高端引领

  建设长沙设计之都

  “我们要在长沙大都市圈的形成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竞争中,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抢占产业链的高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陈献春的回答掷地有声。

  “放眼长株潭地区2.8万平方公里1370万人口的城市群,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20.6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42.4%。”学经济的陈献春对数字特别敏感,而对于区域产业发展,陈献春更是心中有“数”:预计今年长株潭城市群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2万亿元。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一个区域中,工业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的时候,工业创意设计就会从专业化生产中内生出来。”陈献春表示,目前长株潭地区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有国家和省级开发区19家,但还没有一家专业化配套的工业创意设计园区。天心区拥有2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拥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广告产业园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签订院地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中国科学院文化创意与科技产业研究院。

  “这些科教资源具备弥补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短板’的优势,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协作,可以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陈献春看来,这也是天心区打造长沙设计之都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美丽天心

  建设休闲宜居城区

  “我们不能把产业发展做成冰冷的数据,产业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让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统筹发展中,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陈献春深情地说,“天心区是‘老长沙’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把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发展中,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要坚持‘两型’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休闲宜居城区。”陈献春告诉记者,在加快基础设施向南延伸和服务设施向南配套的过程中,天心区特别注重把城区当成一个整体的休闲景区进行全域统筹规划布局,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以文化做内容,以旅游做市场,以生态休闲做环境,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休闲的深度融合,把天心区建设成为长株潭中央商务休闲区,实施全域旅游,全域休闲,率先建成“两型”产业核心区。

  “老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陈献春告诉记者,“今后5年,天心区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将继续把70%以上的新增财力配置到民生领域,努力改善老百姓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难题,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人才特区

  5年引进1000多名各类人才

  天心区如何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上发力?陈献春坦言:“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是创新,关键是人才。”

  “创新是天心区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人才的引进,使天心区成为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陈献春表示,今后天心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深化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的院地合作,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技和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强化科技创新“孵化”功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五年,天心区还将全面实施“5411”人才工程,以特殊的政策吸引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到天心区聚集,把天心区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集聚的‘人才特区’,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而就在本月17日,天心区“5411”人才引进工程“揽才团”分别走进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进行专场宣传推介。天心区计划5年之内,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金融商贸、社会管理四大领域,培养引进100名创业创新领军和高端人才,1000名创业创新青年骨干、党政和专业技术人才。

  对话陈献春

  问:人才特区是个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也是天心区抢占产业高端盈利,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政府除了引进人才外,还有其他什么举措?

  答:人才引进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高端人才打造一个人才洼地。天心区将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此外,天心区还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王洁

编辑:徐拓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