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两兄弟要求学武功,他父亲的武功很好,身怀绝技,但不肯传授。兄弟俩缠着父亲,一定要父亲把这一绝招传授给他们。老头子无奈,只好答应他们说:“等我快死的时候再传给你们吧。”不久,父亲重病,看来已不久于人世,兄弟俩着急,连忙跪在床前,对父亲说:“爹,您说在您临终前将绝招告诉我哥俩,究竟是什么绝招,请快传授给我俩吧。”老头子听到后,转过身来说:“好!你们起来吧。”兄弟俩赶紧站起身,父亲说:“给我跪下。”俩人不知所以,赶忙趴在地上。父亲又说;“给我起来!”兄弟俩刚起身站稳,“叭叭”两下,父亲操起手掌,一人一个耳光,厉声说:“喊我一声!”兄弟俩半天才清醒过来,哭着连声喊道:“爹!”这时,老头子笑着说:“好,你们功夫到家了。”兄弟俩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老爹说的是什么意思,父亲说:“叫你跪就跪,叫你起来就起来,打了你耳光还叫爹,还有什么功夫能与这相比呢?”
这个故事是教人忍辱为上。一个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我,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一切。基督教《圣经》中说:“如果你的左脸打肿了,你就把右脸伸过去。”相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妻子是一个悍妇,有一次苏格拉底被妻子痛骂了一顿,接着又对他头上泼了一盆冷水,苏格拉底笑了笑说:“雷霆之后免不了一场大雨。”苏翁之忍辱令人叹服。他们这些人,不是软骨头,也不是没有脾气,而是能及时调整心态,能控制、能转移,能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这种不为环境左右的忍辱功夫怎样才能获得呢?要靠道德信念的树立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资源,普遍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中。佛家言“得成于忍”,是说一个有所“得”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成就于他所具有的忍辱情怀。道家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情,惧伤肾,哀伤肺,忧伤脾胃“,任何情绪的过极都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儒家孔子的“克已复礼”,是教人克制一已私欲,服务社会公德,同样也是一种忍让的精神。孔子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五德,其内涵就是调节心态,平衡情绪,通过精神的自我调节与平衡,达到心理与生理,自我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孔子还说“吉凶以情迁”,“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告知人们情绪的好坏不仅影响身心健康,物我关系,而且还能左右人的吉凶祸福,人的命运都是自已感召,自已主宰的。古人的这些教诲,对于现代缺乏理智、缺乏忍让、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仍不失为一剂苦口的镇定良药。
来源:天心区诗词楹联协会
作者:涂世辉
编辑:徐拓
本文链接:https://wap.tianxinxw.com/content/2015/08/12/576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