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完善“三个结合” 大力推进基层关工委工作
2016-10-12 10:21:26 字号:

去年,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城南路街道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坚持以服务青少年为核心,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针对目前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三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浅谈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活动组织相对单一。具体体现在,一是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市、区、街道等上级组织拟定计划和任务,以社区活动为载体,由社区工作者组织青少年参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导模式,不利于发挥社区的主动性,也难以适应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二是在工作宣传上仍然停留在利用宣传栏、社区橱窗等发布有关活动通知,缺乏宣传的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居民中的知晓度还不高。三是由于社区承担了过重的行政性事务,引导“五老”等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精力不足,活动组织上多是应付了事,有深度和延续性的精品活动少。

(二)参与人员不够积极。由于活动内容单一和前期宣传定位缺失等原因,导致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对活动本身缺乏兴趣,出现了到场青少年提前离场或消极执行活动任务等不良现象;此外,当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出现消极现象后,会严重挫伤社区工作者组织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把推进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视为形式主义,消极对待;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参与者积极性不强、社区工作者消极组织、活动乏味质量不高的恶性循环,从而阻碍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成效发挥。

(三)长效举措有待深化。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远而持续的工程,也就要求其在推进的过程中重视长期和可持续性。长沙市关工委成立近30年来,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建立了多项长效举措,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长期而有效的指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也有所改变,如何在坚持长效常态和与时俱进上形成合力,是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应思考和予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原来的体制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长效举措。

二、正确把握新时期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需求

一是要适应青少年多元需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核心是青少年,因此工作的开展必须反映青少年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同时适应青少年在当前社会中的身心特点。这就要求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围绕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思想需求、生活需求、心理需求、健康需求、发展需求等给予针对性的服务,从原来较为单一和固化的服务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体现多元化服务和针对性服务。

二是要强化关爱队伍的建设。关工委成立初期,是以离退休老干部、从教育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教师和部分老专家、老模范及老战士等“五老”为主体而成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的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难免存在信息不足、体力精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基层在队伍建设上应不局限于“五老”群体,适当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志愿者队伍补充新鲜力量,从而改善关爱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关爱队伍的现代教育素养。

三是要建立长效常态的机制。一是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到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高度,在切实发挥“五老”作用的同时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健康氛围的形成。二是在机制建设上要重视系统性和全局性,某项具体措施实施后要举一反三,对效果、成效要开展持续关注,对于好的举措要坚持下去,对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些措施要及时改进和完善。三是要针对不同社区的具体特点设计品牌服务活动,例如城南路街道所辖共有3所小学,其所在的3个社区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便围绕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成长开展活动,取得了好的成效。

三、搞好“三个结合”,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传统继承与现代理念的结合。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城南路街道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道德讲堂、传统节日活动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志愿服务、市民学校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将继承与现代理念充分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针对近年来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自理能力下降、叛逆意识强、网瘾等比较突出的问题,街道组织各社区发挥“五老”、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以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为主题,开展道德讲堂、义务宣讲、体验式教育、体育健康活动等共计300余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12300余人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切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弥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缺失。

二是常态举措与机制创新的结合。在常态举措上,近年来依托“五老”资源优势,城南路街道积极开展“五老”宣讲团宣讲活动,年均宣讲次数逾20次,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文明素质;结合全市清洁城市大行动、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等工作,号召社区“五老”、青少年参加志愿活动,形成了燕子岭社区“米莎帮帮团”、白沙井社区“爱井护井队”、吴家坪社区“社区QQ仔”、熙台岭社区“刘培友警务室—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教育品牌。在机制创新上,创新性地建立庭院关工委,以党建带关建,利用党员中心户资源,将活动场地建在党员中心户家中、院中、巷中,发挥“小阵地”的“大作用”,如燕子岭社区“五老”李米莎家中就设置了党员中心户,青少年们可以就近到其家中参加学习活动,使活动能更方便、更经常;同时,构筑“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教育的“三位一体”网络格局,将“五老”、家长、党员、志愿者及驻区企业、网吧、书店等全部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关爱格局。

三是能力开发与帮扶救助的结合。街道成立了爱井护井、国防教育基地、绿色社会实践基地、室外健身活动广场等青少年教育基地,经常性地开展如老少书画展、读书节、阅读体验日、足球联赛、简牍博物馆参观等系列文化、健身、传统教育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士到社区家长学校讲授家庭教育课题、成长课题,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促进青少年能力开发。同时,针对“失足、失管、失学、失教、失亲”等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爱帮扶未成年人的专项计划。自2009年起,街道每个季度均会举办一场“爱心赶集”,结合一个主题开展义卖活动。6年多以来,共募集善款约25万元,为众多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关爱解决了实际困难。在2016年年初举办的少儿庙会开幕仪式上,白沙井社区“五老绿色基金会”为辖区5位贫困学子捐款3000元以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更好地回馈社会。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关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业,做好这项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针对目前学校、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必须切实发挥基层关工委的中坚力量,把握“三个结合”,将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积极捍卫青少年的精神文明高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来源:城南路街道,

作者:唐逢九

编辑:徐拓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